智库观点

​​​Think tank view

——

民生智库 | 从率先改革到不断突破,不动产登记“北京经验”领跑全国(下篇)
来源: | 作者:政策与战略研究中心 | 发布时间: 2021-10-12 | 405 次浏览 | 分享到:
突破创新,坚持便民利企的“北京经验”

不动产登记事关企业群众切身利益,是我国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改革的重点领域。其中,北京市在全国不动产登记工作中走在了前列,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民生智库深入研究北京市不动产登记工作中,对机制、技术应用、政务服务等各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今日推出北京营商环境经验研究系列第二篇之《从率先改革到不断突破,不动产登记“北京经验”领跑全国(下篇)》。

突破创新,坚持便民利企的“北京经验”

改革探索并未止步于既有政策。北京市坚持以企业群众的满意度为导向,通过机制创新、协同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各类创新实践,形成了一套丰富多样、持续优化的不动产登记“北京经验”。

1、跨部门机制创新:规税沟通,促进登记再提效

北京市整合房屋交易、税务和登记部门,加强综合窗口业务深度集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亦庄经济开发区在巩固前期改革成果的同时,税务局与不动产大厅建立长效业务沟通与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优化了窗口设置和业务流程。在这一机制下,部门间及时沟通贯彻最新政策要求,确保跨部门业务办理标准同步,实现了根据登记大厅实际需求增设委托代征窗口和联办综窗。通过规自、税务两部门的密切沟通协作,有效地为群众化解了难题,优质服务多次获得办事人表扬。

图1 经开区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综合窗口

2、跨领域协同创新:“政银合作”提升信贷便利度

长期以来,不动产登记信息和金融信息相互封闭,居民办理抵押登记需要在银行和登记大厅来回跑,企业融资则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融成本。北京市强化“政银合作”,全面实施抵押登记全程网办,合力提升“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水平,通过“金融专网”与不动产登记系统的集中对接,支持双方业务数据推送、信息查询等功能,方便更好地开展抵押权首次和注销登记、贷前贷后及时查询。

现在,不动产抵押权首次登记和注销登记的办理时限由过去的10天全面压缩至1个工作日。全市各区企业居民在银行签订抵押合同的同时,可以直接提交不动产登记材料进行申请,实现了融资登记双提效。

3、技术应用创新:“链通”信息,存证实现“安心办”

“链通”信息,打破行政壁垒。北京市通过推动登记中心与税务、公安、民政、市场监管、法院等多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链通”身份证、结婚证、房产证等12类数据信息,强有力地支撑了“全程网办”“一网通办”业务。同时,加快不动产登记信息成果应用,推动电子证照与更多部门互认,以实现在水电气过户、抵押贷款、积分落户、子女入学、企业开办等场景使用。

海淀区上链存证,群众“安全办、放心办”。很多人出于网络信息安全的顾虑,对“网上办”持保留态度。海淀区充分发挥区域信息技术优势,将税票和登记等网上申报信息上链存证,全程“留证据、可追溯”,为企业、个人提供了安全可信的登记环境,确保在家“安全办、放心办”,使技术兼具温度,大大提高了辖区的不动产登记网上办理率。

4、政务服务创新:突破自我,多点开花

做实业务指导,做精业务培训,让政策触达企业与个人。对于全市首个共有产权房项目不动产登记工作,石景山区不动产中心“提前一步”为企业服务,安排专人全过程跟进自外业核查、材料准备、系统填报到登簿发证。充分的前期准备及专业的业务指导极大提高了审批效率,获得企业充分肯定。大兴区多措并举开展业务培训,建立讲师制度、邀请专家授课、细化业务培训体系,以实现常态化培训机制、专业化提高和促进业务融合。房山区组织专项培训,聚焦提高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数据库质量,以案为例,规范数据导入导出流程,为今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开区高度重视新政策、新举措、新热点的宣传与培训,窗口工作人员能够清晰解答咨询、高效办理业务,服务态度让办事人称道。

“不动产登记+告知承诺”,简化审批流程。现在,北京市推动“告知承诺”让不动产登记更便利了。例如,企业在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时只需要填写承诺书,卖方应纳的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就可以后置完税。再如,石景山区登记中心积极落实减免小微企业不动产登记费政策,在受理申请时,明确告知小微企业免收不动产登记费,并将告知内容在询问记录中体现。企业做出书面承诺后,即可享受政策,无需另行提供证明材料。

“不动产登记+水电气过户”联动,拓展服务外延。延庆区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内设置“水电气暖联合服务窗口”,实现水电暖与不动产登记转移同厅过户,气、歌华有线电视过户同步咨询。此外,该窗口还能查询账户的缴费情况。联合服务窗口为公众带来极大便利,进一步提高了公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图2 延庆区政务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联合服务窗口

建立不动产登记工作回访制度,形成“办理-反馈-提升”工作闭环。北京市坚持以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期盼为导向,出台了《北京市不动产登记回访制度》,促进登记服务更贴心,服务质量再上新高度。日前,石景山中心采用现场调查、电话回访、网上评价反馈等形式,随机从登记系统中抽取回访对象,从便利度、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廉洁情况等几个方面展开访问,征求意见和建议,并建立回访台帐。

图3 石景山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开展回访工作

强化登记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居民自助查询、自助打证。各区共配备自助查询机60台,截止到 2020年12月31日,共提供登记信息网上查询服务294.6万人次,地籍图查询7.4万人次。其中,朝阳区不动产中心设置双语引导标志,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提供自助查询、自助缴费、自助制证等服务,转变传统工作模式,大大提升了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图4 朝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24小时自助区

启迪与建议

北京市以“业务集成、人员集成、信息集成”“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为改革主线,打造出营商环境评价的“北京样本”,坚持不断突破自我,通过机制创新、协同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经验”,为全国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提供了良好借鉴。

日前,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优化营商环境规划》,提出推进首都营商环境改革的行动纲领,“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作为重点任务面临新的挑战。对此,北京民生智库建议一是高站位探索部门协同机制,为部门信息共享、业务联办赋能,二是规范强化信息咨询服务,让好政策触达办事企业群众,三是进一步优化线上平台系统建设,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应用,四是完善线下大厅和服务窗口建设,提升约号等办事体验。


点击返回“智库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