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

​​​Think tank view

——

民生智库 | 大力提振消费的行动逻辑
来源: | 作者:民生智库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 | 发布时间: 2025-06-26 | 32 次浏览 | 分享到:
对国家层面以及部分省市区出台的关于提振消费的专项行动计划方案进行剖析,以期为即将到来的文旅消费旺季,各地大力提振消费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持。

导读: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国民经济循环和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202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相对于发达经济体和主要的新兴经济体,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24年年底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明确为首要工作任务。当前,在挖掘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增强服务消费动能的背景下,“大力提振消费”的行动逻辑是什么?对此,民生智库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对国家层面以及部分省市区出台的关于提振消费的专项行动计划方案进行剖析,以期为即将到来的文旅消费旺季,各地大力提振消费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提振消费、专项方案、行动逻辑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025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其列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此背景下,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系统、全面部署了国家层面提振消费行动“7+1”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系统回答了提升消费能力、激发消费意愿、强化消费信心、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等系列关键问题。随后,多地也进行了系列部署,先后发布提振消费的相关专项行动方案和保障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一、两条主线:增收入,也要有闲暇 

收入和时间,是居民消费的必要条件,特别是服务消费具有典型的耗时性特征,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决策和行为。国家层面的《行动方案》表明,促进增收减负、保障闲暇时光,是提振消费的行动主线。具体而言:

——增收入方面,核心是“增长”和“稳定”。一是围绕劳动者的收入增长,《行动方案》提出要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包括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让最低工资标准按时调;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等,夯实劳动者消费的现实购买力。二是围绕稳定劳动者收入预期、减轻收入压力,《行动方案》提出要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支持劳动者提升技能水平;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等,化解老百姓不敢花钱的顾虑,增强放心消费的实力和底气。

——有闲暇方面,核心是“权益”和“配额”。一是围绕保障休息休假权益,《行动方案》提出要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将带薪年休假执行情况作为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内容;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对此,多地提出落实年休假应休尽休和带薪休假政策,鼓励企业弹性调休,推广夫妻共享。二是围绕劳动者延长和合理配置假期额度,制造陪伴家人、放松自己的消费契机,《行动方案》提出要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对此,多地提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试行4.5天弹性工作制,鼓励2.5天休假模式。

二、两侧发力:提供给,也要扩需求

经济发展是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的过程。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提高供给结构对有效需求的适配性,助力美好生活,是提振消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层面的《行动方案》表明,供给提质、需求扩容,是提振消费的发力点。具体而言:

——提供给方面,核心是“品牌”和“优品”。一是围绕强化消费品牌引领,《行动方案》提出要聚焦商贸、物流、文旅等服务领域,分类制定提升服务品质政策,打造更多中国服务品牌。二是围绕提升供给品质,《行动方案》提出要组织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因地制宜推进首发经济,鼓励国内外优质商品和服务品牌开设首店、举办首发首秀首展;聚焦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推动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优质生活性服务进口等,推动供给侧的提质发展。

——扩需求方面,核心是“拓旧”和“育新”。一是围绕创新多元化的传统消费场景,《行动方案》提出要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支持旅游景区景点、文博单位拓展服务项目,合理延长经营时间,扩大接待规模。二是围绕不断培育拓展和创造新的需求,《行动方案》提出要促进动漫、游戏、电竞及其周边衍生品等消费,开拓国货“潮品”国内外增量市场,支持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等。

三、两大重点:扩消费,也要惠民生

促消费是惠民生的重要途径,惠民生是促消费的基础,要把促消费与惠民生有机结合,在大力提振消费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相互之间的联动。国家层面的《行动方案》表明,全面扩消费、多维惠民生,是提振消费的重点。具体而言:

——扩消费方面,核心是“如何促”。一是围绕扩大国内需求,《行动方案》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按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责任,加强协同联动,完善工作机制。二是围绕提振消费需求,《行动方案》提出要因地制宜探索务实举措,加快形成工作合力,稳定市场预期,扎实推动提振消费各项政策措施更快更好落地见效。

——惠民生方面,核心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是围绕持续精准惠民利企促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支持地方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手机、平板、手环等纳入补贴范围。同时,多地也密集推出消费券,最高配套比例达50%,实实在在促进民生消费。二是围绕“一老一小”民生关切焦点,《行动方案》提出要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推进全社会适老化改造,积极发展银发旅游等产业,释放银发消费市场潜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对普惠托育机构给予场地支持和运营补助等。三是围绕普惠民生消费,《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强化教育支撑、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保障重点群体基本生活等,切实减轻家庭在生育、养育、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支出压力。

四、两大因素:优环境,也要强信心

消费环境和消费信心是影响消费偏好的重要因素,直接形成对消费体验和消费意愿的冲击。国家层面的《行动方案》表明,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信心,是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具体而言:

——优环境方面,核心是“友好”和“诚信”。一是围绕构建入境友好型消费环境,《行动方案》提出要发展入境消费,提高境外旅客在华旅游便利化水平,培育面向国际的医疗、会展等市场;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营造国际化消费环境,打造国际友好型商圈,提升外籍人员入境消费的便利性、舒适度。二是围绕提升国内友好型消费环境,《行动方案》提出要深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和“千集万店”改造提升,积极发展智慧商圈、沉浸式体验空间等,加大对夜间消费集聚区域的经营活动场地、公共交通运力、临时停车泊位等配套保障力度,完善消费设施环境。三是围绕打造诚信安全的消费环境,《行动方案》提出要规范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全网最低价”等不合理经营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行为,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以跨部门联合方式提升监管抽查效率,对大众消费场所无事不扰,持续优化消费市场环境。

——强信心方面,核心是“预期”和“信用”。一是房市和股市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围绕强化和稳定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期、提升消费者信心,《行动方案》首次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多措并举稳住股市,让老百姓的消费预期更稳、信心更强。二是围绕强化消费者信心,《行动方案》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信用约束、综合治理、消费维权等制度,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消费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推行更高效的消费维权方式。

五、两端保障:有举措,也要有政策

发挥政策举措的组合拳作用,提高消费意愿、激发消费活力、释放消费潜力,是消费提振见效的重要保障。国家层面的《行动方案》表明,综合施策、政策协同,是提振消费的重要保障。具体而言:

——有举措方面,核心是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一是围绕提升消费能力、提振消费信心、提高消费意愿、撬动有效需求,《行动方案》提出了提振消费7个方面25条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多维度、多角度举措并举。二是从措施内容来看,包括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消费品质提升行动、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等举措,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有政策方面,核心是政策协同、形成合力。一是从政策协同来看,《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财税、金融、信贷、产业、投资等政策与消费政策的协同,促进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构建更加有利于促消费的政策体系,更好发挥消费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拉动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二是从政策内容来看,明确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加力支持教育医疗、技能培训、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领域项目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文化旅游等领域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精准施策,扩大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鼓励各级工会将经费用于节日慰问品、职工健身、文化体育等消费领域,加力实施消费帮扶,加强产销精准对接等。

小结随着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继续上升,国内市场需求成为一种战略资源,要求我们进一步充分挖掘国内消费潜力、提高消费能力,持续提升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对大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梳理和剖析,从经济学的逻辑来看,突出了通过促进增收减负、保障闲暇时光提振消费的两条主线,供给提质、需求扩容协同提振消费的两大发力点,全面扩消费、多维惠民生有机结合提振消费的两大重点,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信心提升消费意愿的两大因素,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和政策协同、形成合力提振消费的两大保障,体现了战略性部署、系统性谋划、全方位推进。



点击返回“智库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