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tank view
——
为切实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017-2018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首都秋冬季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7年,北京市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北京市细化落实方案》,聚焦秋冬季大气污染来源,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工程减排与督察管理减排相结合,常态监管执法与短期空气重污染应急相结合,本地治污与区域协同减排相结合,提出了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加快处置散乱污企业、统筹开展“散乱污”企业集群综合整治、全面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严格防治散煤复烧、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无组织排放治理改造、扎实推进重点领域 VOCs 治理、统一区域应急联动等10大类、30项主要任务。自此,北京市会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开展了连续5年的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
京津冀地区为何秋冬季污染频发?
京津冀地区,一般指 “2+26” 城市,该地区经济、人口密度大、重工业集中,能源利用方式以煤炭为主,秋冬季的污染物排放量又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污染物排放远远超出环境容量。再加之京津冀地区处于太行山东侧和燕山南侧的半封闭地形中,客观上存在一个“背风坡” ,扩散条件差,更有利于污染物的堆积。
由于大气本身具有流动性的特性,区域传输对PM2.5的影响非常显著,北京虽然没有重工业,但是在区域传输的作用下,北京秋冬季也经常遭受重污染的困扰。
根据2021年发布的北京市第三轮PM2.5源解析结果,北京 PM2.5的来源中区域传输占40%,本地排放占60%,重污染时区域传输占比达到64%。在本地排放中,排名前四分别为移动源占比46%、生活源占比16%、扬尘源占比11%和工业源占比10%。
五年攻坚,成效如何?
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PM10、NO2 浓度分别为70微克/立方米、40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达到国家标准;SO2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稳定达到国家标准;与2016年同期相比,2020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下降37.5%,重污染天数下降70%,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良好的战果。
多措并举,再次打响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战
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针对当前重点区域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仍然多发、频发的情况,2021年10月,生态环境部印发《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突出强调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落实钢铁行业产量压减相关要求、积极稳妥实施散煤治理、深入开展锅炉和炉窑综合整治、扎实推进VOCs治理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加快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强化秸秆禁烧管控、加强扬尘综合管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等10项主要任务。该《方案》充分考虑各地秋冬季大气环境状况和区域传输影响,实施范围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城市基础上,增加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山东东部和南部、河南南部部分城市。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全面打好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战,为2022 年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奠定基础。北京市全面落实《秋冬季攻坚方案》,并与《2021年行动计划》统筹安排、一体推进,将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落实重点工业行业VOCs综合治理——坚持源头替代与过程管控;聚焦装卸、储罐、废气治理等关键环节开展排查整治,积极推行“一厂一策”制度;开展炼油石化、化工、汽车制造、工业涂装、合成树脂等重点行业的专项检查。
深入调整能源结构,做好清洁取暖工作——近年来,北京市坚持推行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压减煤炭用量,根据新一轮颗粒物源解析结果,北京市PM2.5中燃煤源占比3%,与移动源、生活源等污染源相比,已不再是主要污染源。因此,2021-2022年秋冬季,北京因地制宜推进剩余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继续巩固平原地区的“无煤化”成果,逐步推进昌平、怀柔、平谷、密云、延庆等山区的煤改工作,完成此类地区2万户的散煤替代。未实施煤改清洁能源替代的地区实现洁净煤替代散煤全覆盖。
调整运输结构,不断提高车用燃油品质——自2018年以来,根据北京市颗粒物源解析结果,机动车等移动源是北京市PM2.5的首要污染源。在移动源管理方面,北京市继续提升车用油品使用标准,自加速高排放老旧车淘汰,积极推动重点行业机动车电动化,2021年12月1日起,北京将实施“京6B”车用汽柴油标准,提前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排放标准。
强化扬尘源综合整治,加强秸秆焚烧管控——强化降尘量控制,开展道路扬尘、施工扬尘、裸地扬尘综合管控,重点开展冬奥会及冬残奥会赛场周边的综合整治,全面做好冬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同时,强化季节性污染源监管,建立网格化监管制度,加强秸秆焚烧的巡查检查力度;切实抓好烟花爆竹管控,做到“禁放区禁住”;寒衣节等祭祀节日,倡导文明、低碳、绿色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