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tank Report
——
导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的深刻论断,多次强调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为了更全面理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更深层次思考社会现象,民生智库秉承“为社会思考、为国家献策、为人民发声”使命,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集中思想智慧,编纂新书《社会调查与评价》。新书已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为更好地交流探讨,现摘取书中精选内容陆续推出。今日分享《社会调查与评价的决策方法与工具》。
关键词:决策方法、工具、社会调查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关于“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的重要论述,深刻教育我们,能调研、会调研、善调研必须首先把握好正确的方法论,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统筹协调,切实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本章主要从收集、分析、决策三个维度出发,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社会调查研究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和工具,为“调出实情、研出实策、办成实事”提供参考。
决策方法与工具
(一)常用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决策分析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决策方案的成本和效益来评估其价值。在公共管理中,成本效益分析常用于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决策的经济效益。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复杂决策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或子系统,并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方法。
3.矩阵分析法
矩阵分析法是指通过两个指标的交叉构造成四个象限的分析矩阵,形成四种可能的结果。以指标重要性和满意度的矩阵分析为例,将各指标的满意度得分与该指标的重要性评价进行交互分析,可以得出提高被访者满意度的优先顺序。
4.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一种综合多名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的方法。德尔菲法允许专家在匿名的情况下表达观点来消除权威的影响,使每位专家都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多轮次的反馈和修正,专家的意见逐渐趋同,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常用工具
1.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最初用于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战略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帮助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外部环境,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借鉴战略地图的逻辑框架和可视化工具,可以辅助社会调查评价决策过程。
确定决策考虑的关键因素。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维度考虑,内部因素是对采取某种策略最具影响的内部优势,外部因素是对决策影响关键的外部环境。
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已经收集的数据对各个维度的指标进行测算,确定当前政策调整对各维度的影响程度及各维度之间的关系。
政策调整决策。综合各维度得分、相关关系及政策调整最初的目标,进行政策调整的具体决策。
2.波士顿矩阵
波士顿矩阵又称市场增长率 -相对市场份额矩阵,最初是企业根据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两个指标,对当前产品和服务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产品服务策略,通过业务的优化组合实现企业的现金流量平衡。其两个指标四个象限的原理可以用于社会调查评估分析中。首先根据分析内容和项目需要,选取两个对评估事项或决策行动最具影响的指标。其次根据两个指标的得分高低划分四个象限,将各评估对象标注在四个象限范围内。最后,根据评估对象所处象限位置制定相应策略。
3.SWOT分析工具
SWOT分析是在开展某项工作或进行某项决策前,对内部的优点(S-strengths)、缺点(W-weaknesses)和外部的机会(O-opportunities)、风险(T-threats)等因素进行态势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利用优势且把握机遇的决策方案(SO)、利用优势且规避风险的决策方案(ST)、把握机遇且扭转劣势的决策方案(WO)、有所取舍规避风险的决策方案(WT)。
定位决策目标。SWOT工具使用需要有明确的决策目标和研究分析对象,在社会调查与评价中可以用于应对社会现象发展或具体工作推进的决策分析,如运用 SWOT工具分析某地区或产业行业发展态势。
多角度全面分析。从多个角度对某地区或产业行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进行分析。
作出决策策略。基于 SWOT分析的结果,充分区域资源优势和环境限制,制定相应策略。
4.决策树
决策树是一种基于树状结构的决策工具,由决策点出发,自上而下形成不同的状态节点和结果节点,通过分解各状态节点的概率和期望,确定最终结果节点的风险及损益,经过对各种方案计算比较,确定最优决策方案。在政府公共管理决策中,决策树可以计算不同类型的政策实施效果和风险因素,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5.KANO模型
KANO模型是根据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决定改进的优先级顺序。根据用户对功能的满意度,将功能/服务属性分为魅力属性、期望属性、无差异属性、必备属性、反向属性和可疑结果等六大类,依据功能分类确定提高满意度优先改进的功能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