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报告

Think tank Report

——

民生智库 |《2023城乡消费满意度调研报告》(下篇)
来源: | 作者:民生智库市场监管研究中心 | 发布时间: 2023-05-16 | 1054 次浏览 | 分享到:
老百姓在消费方面的盼与愿又是什么?

继2022年联合开展农村消费情况问卷调查后,民生智库再度携手半月谈于2023年2月对城乡消费满意度进行了调研。半月谈内部版以《“买买买”:“数”读国人消费新选项》为题,发布了研究成果。为更好地交流探讨城乡消费问题,现将《2023城乡消费满意度调研报告》发布。今日推出报告下篇。

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态度、消费行为


二、消费期待

(一)下沉市场更关注商品质量

居民在商品消费安全方面最为关注商品质量。79.7%的受访者担心网购、直播带货等渠道购买的商品可能存在假冒伪劣等问题;77.2%的居民更为关注信息安全问题。相较于传统线下消费,网购商品及服务质量、信息安全、消费维权等问题更复杂,调查中居民强烈期待政府加大互联网消费整治力度(56.6%),构建网络消费安心环境。

居民在服务消费中首要期待是提升其专业性。七成以上受访者希望服务人员能够提高职业素养、服务标准规范能够进一步得到完善;六成左右居民希望提升服务人性化;五成以上居民希望提供的服务能够多样化。

图左:居民对消费安全的关注点    图右:居民对服务提升的关注点

农村消费者对于质量提升的需求更为强烈。在城市主城区仅有32.0%的人表示家用电器质量应进一步提升,而在农村地区这一比例上升到了45.9%。城市主城区39%的居民认为生活日用品质量需提升,而在农村地区这一比例上升到了60.5%。

图:居民对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期待

(二)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成消费痛点

据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18.7%,已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但目前我国养老基础设施条件较弱,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助老设施陈旧,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化设施设备仍有进一步提升优化空间。

本次调查显示,居民对于商品及服务质量提升期待最高的是养老服务,为57.0%。调查同时发现,74.5%、72.7%的居民认为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应进一步提升,69.0%的居民认为适老化设施数量与布局还不够,63.2%的居民认为文化休闲产品应加大供给,43.4%的居民认为老年商品有待丰富。

图:居民对养老服务与老年商品的改善需求

(三)食品安全有诸多社会影响

食品安全仍然在路上。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重于泰山。本次调查发现,居民对商品及服务质量提升期待第二高的是餐饮服务,为50.3%,且41.9%的居民希望食品饮料的质量进一步提升。

调查同时发现,12.0%的居民对食品安全现状表示非常放心,44.4%的居民表示比较放心,32.8%的居民认为放心程度一般,明确表达对食品安全不放心的居民占比约为10.8%。

另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22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居民对消费“安全性”的评价为79.11分,在所有三级指标中得分处于中间偏下水平,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老问题”。以上情况表明当前居民对于食品安全还有更高期待,食品安全仍然在路上。

图:居民对食品安全放心程度

各路“狠活”挑起对食品添加物的担忧。从食品安全问题表现看,城乡居民最为担忧的是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75.5%)、滥用食品添加剂(72.8%)、农药残留超标(72.0%),面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与狠活”,老百姓有担忧、也有无奈。

从食品种类看,城乡居民认为食品安全隐患较大的是猪牛羊等肉制品(46.9%)、味精酱油等调味品(32.6%)、休闲零食(31.1%),以及食品油(27.1%)、鱼虾等水产品(26.4%)。

图左:居民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类型    图右:居民关注的食品领域

年龄越大对食品安全的放心程度越低,收入越高对食品安全过程越重视。数据显示,60周岁以上人群对食品安全的不放心程度比18-29岁人群高14%。从不同收入群体来看,收入越高,对违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的担忧程度越高。

图:不同年龄和收入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六成以上居民希望政府强化食安执法。在政府监管层面,城乡居民希望一是加强执法惩戒力度(63.2%),二是加大农产品源头治理力度(48.8%),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监测检验工作(41.5%),并加大对不良商品和商户的曝光力度(40.7%)。

图:居民对监管责任落实的期待

居民希望企业食品安全落实“三道防线”。在企业责任层面,城乡居民希望相关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56.8%),加强食品安全自检自查(45.3%),将食品安全生产经营规范落实到人(42.2%)、落实到位(39.3%)。

图:居民对食品相关企业责任落实的期待

三、对策建议

(一)深入开展品牌建设,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发展阶段的变化,居民消费需求已经从注重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从以物质型消费为主转向以服务型消费为主。为推动消费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如下:

一是守护家庭日常消费需求。调查发现居民消费需求/期待呈现向家庭和日常回归的特点,同时受访者认为目前鱼虾等水产品、进口食品、冷链食品购买便利性不够,建议围绕家庭日常消费需求,从提升产品丰富性、购买便利性、消费安全性方面加强工作,守护老百姓的家庭日常消费需求。

二是注重质量和品牌建设,充分满足个性化需求与消费。调查显示,居民更加注重质量、性价比和个性需求,这表示企业单纯依靠大规模量产降低生产成本的商业模式可能受到挑战。面对精打细算的消费者,不仅要专注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更要专注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推动企业从以大规模量产为主向“精益制造+个性定制”的转型升级。

(二)落实落细“两个责任”,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

面对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强势复苏,为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出建议如下:

一是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即“两个责任”)。理顺政府、企业和市场,以及政府、企业和公众两类关系。属地政府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责任主体,公众是“隐性”主体,是法律保护的对象,政府对企业负有监管责任,对公众负有保护责任,企业对公众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公众是参与、监督食品安全的重要力量。

图:理顺政府、企业和公众关系

二是合力形成食品安全多元共治格局。构筑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和新闻媒体等多元共治格局,形成人人参与、共同守护食品安全的良好局面,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图:形成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三)坚持需求导向,推动“医养”服务消费升级

1、推动居家与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一是推动养老机构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一体化运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二是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手段,鼓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品牌化、连锁化经营。同时针对现阶段高龄老人收入低、养老需求高的情况,加大对高龄老人养老的政策力度。加大公益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等手段,加大针对高龄老人养老服务供给端的支持力度。

2、开展老年用品质量专项提升行动。围绕功能性老年服装服饰、智能化日用辅助产品、养老照护产品、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等重点老年用品领域,开展质量专项提升行动。从提高老年用品丰富性、功能性、安全性等方面入手,促进老年用品供给丰富和质量提升。

3、医疗服务加速提升。老龄化程度加速推进,必然助推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建议持续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缩小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差距,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点击返回“智库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