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tank view
——
导读:2024年是我国体育大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多点突破、蓬勃发展之年。巴黎奥运会上我国奥运健儿取得历史性突破,收获夏季奥运会最好成绩;1—11月我国体育和娱乐用品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83亿元,同比增长10.5%,为所有品类中同比增速最快……岁末年初,民生智库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梳理2024年我国体育领域四大关键词,提出2025年三点展望,以期与社会各界体育工作者交流探讨,发挥建设体育强国路上智库力量。
关键词:2024年、体育事业、体育强国、2025年
一、2024年四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普惠
1、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提前达标,场地设施更加健全普惠场地设施更加普惠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我国体育场地数量已达459.2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约40.7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接近2.89平方米,提前实现“十四五”人均场地面积目标(2.6平方米[ 该目标值为《“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的目标。])。健身步道总长已达到37.1万公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全国90%的行政村。全国各地大力兴建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截至2024年6月底,“十四五”期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体育公园共计1102个,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截至2024年底,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已覆盖全国3050家公共体育场馆,覆盖近1600个县级行政区域,核心区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场地面积超过2500万平方米[ 数据来源于:《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体育场馆 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管理工作的通知》]。2024年“国球进公园 国球进社区”活动覆盖社区9618个、公园1363个,配建乒乓球台23408张,配建其他健身器材25088(套)件[ 数据来源于:中国体育报报道]。
参加锻炼人群更加普遍。截至2024年12月4日,全年参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的群众近82.2万人次,获得电子证书的达73.4万人次,达标率高达89.3%[ 数据来源于:体育总局官网报道]。为全面、及时了解我国全民健身发展的现状,组织开展第六次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培训班,为2025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做好全面系统准备,本次调查不仅掌握了解全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还会调查摸底健身素养、体育消费等情况。
图 当前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民生智库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2、群众赛事活动体系更加完善,贯穿全年、全民、全国的全国性赛事活动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2024年,我国大力健全群众赛事活动体系,以全国全民健身大赛、“我要上全运”十五运群众赛事选拔赛、社区运动会为龙头,以贯穿全年各季、融合重点节日活动的八大主题示范活动为抓手,重点开展“三大球”赛事活动、冰雪赛事活动、各单项群众赛事等三方面重点赛事,同时全面升级线上运动会,打造的数字赛车、虚拟自行车等一批虚拟赛事和智能赛事,带动更多人群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活动持续提升群众参与积极性和趣味性。据统计,2024年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累计上线了70余个赛事活动,直接参赛人数达到了2109万余人[ 数据来源于公开资料。]。
图 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系示意图
传统项目和新兴项目结合,各地基层群众赛事活动遍地开花。近年来,为落实全民健身理念,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将赛事活动办在群众身边,2024年各地基层持续发力,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性,将传统项目和新兴项目相结合,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积极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带动体育赛事活动在群众身边遍地开花。从群众基础深厚的田径、游泳、“三大球”,到骑行、攀岩、滑板、匹克球等新兴项目,丰富多元的运动场景吸引着越来越多全面健身参与者。首届全国全民健身大会上,县级及以下赛事活动达到4000余项,真正实现了全民健身的普及和便捷。
3、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深入全民,带动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科学指导提升全民健身水平。近年来,体育总局积极宣传推广,指导人民群众“会健身”“健好身”,截至2024年8月,超过344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活跃在大江南北、城镇乡野,将科学健身知识和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数据来源于:体育总局官网]。在2024人民健康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40个“2024科学健身指导典型案例”发布,集中展示了科学健身领域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继续提升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更加浓厚氛围。2024年,全国范围共开展“奋进新征程 运动促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7000余场,各地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超过1.1万场[ 数据来源于:体育总局官网报道]。2024年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会、2024年“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交流展示大会共同见证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不断壮大与素质的显著提升,展现了我国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关键词二:突破
1、巴黎奥运会大放异彩,夏季奥运会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
竞技成绩取得历史性最好。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勇夺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首次实现境外参加夏季奥运会金牌数与美国并列第一,创造我国境外参加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不仅是中国运动员在竞技体育领域的一次盛大展示,更是一次突破自我、超越极限的伟大征程。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12月26日发布的《2024年我国运动员取得成绩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运动员共在33个项目上获得194个世界冠军,其中,奥项世界冠军84个、非奥项世界冠军110个,数量创历年之最,同时创造19项世界纪录,交出一份耀眼的“成绩单”。
图 2024年我国运动员取得成绩相关数据
中国代表团创造多个新历史。中国代表团在多个项目上实现了新突破,创造了新纪录,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上,中国队以3分27秒46的成绩夺冠,打破了美国队在该项目上长达40年的垄断;中国跳水队在奥运会上首次包揽全部8枚金牌,一次次精彩的“水花消失术”,展现了“梦之队”的成色;中国射击队延续“首金传统”,“老枪”与小将携手射落5金,刷新历史最好成绩。
竞技新势力彰显时代力量。郑钦文成为第一位夺得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的亚洲球员,为我国竞技体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潘展乐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得男子100米自由泳金牌,“中国飞鱼”创造奇迹;女子自由式小轮车公园赛中邓雅文勇得金牌,展现了中国运动员在多元化项目中的潜力……新型举国体制、科技助力、人才多元培育,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再创辉煌,世界舞台绽放新时代中国力量。
2、足球改革迈出新步伐,“三大球”振兴取得新突破
足球改革发展呈现新面貌。足球行业健康发展、风清气正的新气象、新风貌不断展现,中超违规违纪事件比2023赛季下降了48%。印发《中国青少年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加大青少年足球的推广和普及力度,特别是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进展。社会足球全面开新局,建立社会足球运动等级体系、社会足球俱乐部注册发展体系等,行业评价机制更加科学;“百城千县”社会足球赛事品牌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足球全面发展,足球运动在扎根基层更加深入;基层足球治理体系不断健全,足球文化和生态建设更加完善。1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研究推进足球振兴发展相关工作,彰显党和国家对足球事业的重视和支持,标志着我国足球改革和振兴将进一步纵深发展。
“三大球”振兴工作有新突破。制定《633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围绕加强六大优势项目、三个基础大项、“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进行顶层设计、系统部署。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上来自25个省区市的96支队伍1500多名运动员踊跃参赛,在推广普及三大球运动,调动各地抓青训的积极性,形成振兴发展的合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二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在带动基层“三大球”体育组织,扶持和推动基层“三大球”发展方面提供助力。
关键词三:融合
1、“赛事+”融合发展,点燃城市发展新活力新引擎
赛事“三进”新场景激发新活力。2024年体育总局等三部门大力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将体育赛事融入日常生活,融合多业态,打造身边赛事的同时,大力拓展群众赛事促消费链条,促进消费提质增效。全国各地赛事“三进”火热开展,推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各地发挥优势创新体旅融合、体商融合新业态、新场景,提升体育赛事影响力和参与便利性,拉动延长大型商场、餐饮、娱乐、购物等消费链条,“以赛兴城”扩大城市影响力、“引流聚客”扩大消费,成为更多城市促消费的重要抓手。
赛事经济乘数效应点燃新引擎。体育赛事活动的成功举办,既是推广发展竞技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带动文化、旅游、科技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有效抓手。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一定程度是多领域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体现,近年来,多地发出打造“赛事名城”的号召,国际国内大型综合性赛事、高水平单项赛事和各类商业赛事在全国各地加速落地,体育赛事成为体育产业、消费市场、城市经济的焦点。为一场赛事赴一座城,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赛事经济在刺激当地经济增长、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体旅融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经测算,2024年在北京举办的WTT中国大满贯总票房达到近6000万,有7.3万名观众走进场馆观看比赛,5.8万人来到大满贯公园,带动首钢园区假日期间销售收入超2900万元。
2、体育促进文化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一项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联的事业,体育事业在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1月,体育总局联合6部委印发《关于体育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明确发挥体育的综合价值,增强各族群众身心健康,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具体路径。同月,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56个民族全项目参赛,实现了体育竞技与民族文化相映生辉的具象化。随着顶层设计的完善、体育平台的丰富,更多的民族地区正在通过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时将独特魅力的民族文化融入体育赛事设计,大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多维助力乡村发展,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在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乡村振兴是个大课题,各地基层正在通过体育融合独特地理优势、资源禀赋和文化传统,发挥着振兴乡村的多元功能。多地推出乡村篮球赛、“村排”等现象级乡村体育赛事,线上线下吸引全国观众现场围观、线上感受,在提升当地村民参与锻炼热情、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实现乡村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等“嫁接”,为乡村发展打开通道。通过农业+体育、旅游+体育的融合,多地探索发展出乡村研学+亲子赛事、乡村旅游+赛事活动,积极打造旅游和体育品牌的“双赢”。2024年国庆假期,“村超”举办地榕江县共接待游客49.89万人次,同比增长24.8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2亿元[ 数据来源于公开资料。]。赛事的品牌化发展深入挖掘乡村体育潜力,促进文体旅市场融合发展,实现了属地居民收入和就业机会增长。2024年第五届全国“和美乡村健康跑”(村跑)自启动以来,在多地举办现场活动,并同步设置线上村跑,直接参与人数超过22万,真正实现用跑步路线连接和美乡村山水田园,展现新时代农民风采、乡村风貌。
关键词四:规范
1、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赛风赛纪管理法治化水平提升
赛风赛纪是体育工作的生命线、高压线,是体育行业作风建设的关键环节,《体育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体育赛事规范化、法治化进入新阶段,自7月1日施行以来,多个项目陆续出台了项目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四川省、湖北省、云南省等多地配套出台省级体育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实施细则,全国范围内赛风赛纪协同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风清气正的赛事环境进一步营造。
2、监管标准更加完善,群众赛事安全管理更加规范
群众赛事活动是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随着群众参与热情的逐年增长,赛事活动类型和形式的日益丰富,其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24年我国首次针对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安全工作制定国家标准,“4+1”群众赛事安全监管体系(四个行业标准,一个国家标准)全面建成,标志着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进入更加规范、更高质量发展。2024年,体育总局还联合7部委开展马拉松、山地越野跑等群众体育赛事专项整顿规范工作,提升体育安全工作水平。
图 群众体育赛事活动“4+1”安全监管体系
二、2025年三点展望
放眼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成都世运会以及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等重大赛事即将拉开帷幕,“十五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即将全面谋划,我国体育必将在强国征程上坚定前行、再登高峰。民生智库提出三点展望,与各地体育事业工作者交流探讨。
图 三点展望示意图
一是持续深化改革,构建多元治理格局。在体育事业的时代背景发生深刻变革、发展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体育功能更加丰富的新阶段,构建科学合理、高效协同的体育治理格局至关重要。各级体育部门应拓展思路,立足共同的强国目标,协同联动更多力量,进一步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工作体系,促使有为政府精准施策、有效市场高效配置资源、有机社会自主参与协作。探索建立健全体育改革的监督评估体系,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后续改革提供有力依据。
二是坚持融合发展,更大程度挖掘体育综合价值。各级各地应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资源禀赋,坚持融合发展、多元价值新功能的导向,进一步挖掘体育助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潜力活力。强化与教育、卫生、旅游、商务等部门的联动,完善共谋大局、协同发展机制,增强各部门政策间的一致性、系统性,实现共建共赢、多元发展新模式。支持鼓励体育产业链条各环节、各行业创新发展、多元发展,加快发展体育新质生产力,提高体育事业的竞争力和社会效益。
三是重视风险防范,统筹安全与发展。统筹好安全与发展是确保体育事业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各地体育部门应加强重视,强化安全保障制度建设,确保赛事安全规范落实落细,督促各类赛事组织和运营机构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水平;从严把控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资质,结合赛事风险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创新“信用+体育”应用。加大体育安全文化推广,在保障安全的基石上,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为体育强国建设筑牢坚实根基。